古磨和魯史都是歷史上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和集散地。如果說魯史給人是一種震撼,那魯史就是治愈。夏日來襲,作為中國的避暑小鎮,古墨村給人感覺始終是“清古幽幽”,聆聽泉水的叮咚,所有的煩擾情緒拋之腦后。專治“雜念”。 站在村外,古墨隱藏于郁郁蔥蔥的核桃林中。放眼望去,周圍的山都是一片青綠,青綠的山中星星點點的顯露出來的房子,告訴我們這里是一個有人居住的小村莊??吹窖矍暗木G影,旅途中的酷熱和疲憊全都煙消云散了。
葫蘆小鎮,白天,紅色弧形屋頂特色民居與周邊的山林、樹木、河流、農田交相輝映。入夜,小鎮燈火輝煌,房檐、沿河兩岸、商鋪里折射出五顏六色的燈光,讓小鎮披上了一層金色的衣裳,各色的霓虹燈宛如繽紛的彩帶,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燈光下不少散步的人群,三三兩兩,笑語連連,葫蘆小鎮逐步成為旅游觀光、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后箐鄉的菠蘿村,那是位于江邊的田園風光美妙絕倫,大山間的梯田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一年四季景觀各異:春來水滿田疇,如串串銀鏈掛山間;夏至佳禾吐翠,似層層綠浪排蒼穹;金秋,稻穗沉甸,像座座金塔頂玉宇;隆冬,雪兆豐年,若環環白玉砌云端。 層層疊疊,高低錯落。那抽象的曲線,更勝梵高筆下的星空,如行云流水般,瀟灑柔暢,嫵媚動人。
有聯說永德“東屏雪山天降銀彩接天地,西扼怒江碧波千重韻古今”,指的就是永德自然人文的特殊載體和特別景觀。其中“天降銀彩”,說的就是萬丈巖瀑布,河水從懸崖峭壁飛流直下,形成寬10米、高60米的瀑布。十里遠眺,即可領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景畫意;身臨其境,則可感受千人擊鼓、萬馬奔騰、震耳欲聾、驚心動魄,以及飛花流銀、云騰霧起、彩虹縹緲的天然奇觀。萬丈巖之行,不是麥加朝圣,但肯定是一次大自然的夢游。
南傘跨國溶洞位于鎮康縣南傘鎮東南3公里的中緬邊境線上,是一個整體的洞穴由于地殼運動坍塌形成的溶洞,入口在中國,出口在緬甸,一洞連兩國,總占地面積6000 畝。 置身此境中,使你深刻感受原始山水的迷人美景,近距離體驗自然溶洞群的鬼斧神工,領略深厚的人文歷史文化內涵。奇特的溶洞景觀猶如地下宮殿,秀麗的自然山水好似地上花園。盡情暢游在大自然的神奇中,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叫雨山是一座花山,香山。滿山的杜鵑和山茶,紅紅綠綠,香飄七里。位于臨滄城東南約40公里處,屬于博尚鎮那招境地。叫雨山的景| 久聞此地幽靜,自然風景旖旎帶著向往到叫雨山,去和令我魂牽夢繞的漫山紅杜鵑會面?!昂鋈缫灰勾猴L來,千樹萬樹犁花開”。在這春回大地,萬物更新的美好時節。杜鵑花便競相開放了。延著一臺臺沉淀著歷史印記的小石階路,步履輕盈地走向深林。碧水丹青,浩蕩花海。山中一眼望不盡滿山遍野的杜鵑花,聞不盡纏綿的縷縷幽香。杜鵑花艷如血,灼如火,或連成串或攢擁成簇,點綴在綠色的山野中,艷麗的花枝俏弄嫵媚的女子,更顯得清秀雅致。山上的這些杜鵑花,經過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考驗之后,終于在陽光的溫暖和雨露的滋潤下,露出了紅紅笑臉。
這里有純天然的自然風景,林內遍布流泉飛瀑、山崖藤羅密布、百余種野生花卉和珍稀動物在此繁衍棲息。徒步于五老山森林公園,呼吸著天然的氧吧,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園中山勢峻拔,溝谷縱橫。鳥鳴,水澗,群山,綠林這里有太多的奧秘等你探尋……
石洞寺位于鳳慶縣洛黨,面積不大,不同于很多金碧輝煌的廟宇,整個石洞寺更像是一副山水國畫,丹青就是整個畫面的主色彩,簡單耐看。這里云霧繚繞,空氣涼爽,宛若置身仙境之中,所謂“可惜湖山天下好,十分風景屬僧家?!睂賹嵅患?。 進入石洞寺需要先走一段青石板的階梯,階梯上斑駁的青苔記載了時光的印記,從清代乾隆年間到如今,幾百年的光景給這里蒙上了神秘的面紗。有機會一定要去一次寺廟園林。因為身心囿于城市的人,總是向往靜怡雅致的。 這里沒有游人如織,只有曲徑通幽。兩旁山谷蔥翠、流水淙淙,塔頂雙閣,蓮池中的睡蓮?!跋s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鄙碓谏搅?,便覺世間安寧,萬物可愛?!绊槍幨啊敝幻惶搨?。
古時,俐侎人多數生活在人煙稀少,野獸出沒頻繁的深山里,族長為了保護族人的安全,便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在烤茶的時候不斷的用棍子敲打竹筒,一方面可以起到抖茶的作用,另一方面竹筒發出清脆的敲打聲可以使野獸不敢靠近人群。這樣長期延續下來的習慣就形成了一種俐侎人家特有的邀請朋友喝茶的信號,只要聽到敲打竹筒的聲音,就知道是誰家在打茶了。這就是俐侎人竹筒雷響茶,其制作一共有8道工序:①溫水②破竹③打茶④洗具⑤雷響⑥苦渡⑦敬茶⑧收具。泡制時以當地的一種香竹制成的竹筒為烤茶的器具,茶葉采自云霧繚繞的俐侎山寨的大葉種茶,內含氨基酸、維生素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加入雪山清泉沖泡,滋味純正、清腦提神,能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思。
臨滄在千百年的茶葉運輸和銷售過程中,在茶馬古道途經的要塞和茶葉購銷的集散地形成了一些茶馬古鎮,如鳳山古鎮(順寧城)、云州(云縣)的動蘭鎮(茂蘭鎮)、緬寧(臨滄)的泰恒古鎮(博尚鎮)等。其中最為有名的,當屬順寧(鳳慶)的魯史古鎮。
臨翔昔歸茶:茶湯色明亮清澈、香高氣揚、滋味微澀甘甜,喉韻沉香鮮爽、茶氣醇厚、回甘生津的特點。昔歸茶內質豐富十分耐泡,茶湯濃度高,滋味厚重,香氣高銳,茶氣強烈卻又湯感柔順,水路細膩并伴隨著濃強的回甘與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
白鶯山,因常有鶯鳥棲息于此而得名。它坐落于臨滄云縣漫灣鎮大丙山中部,位于海拔1800米至2300米之間。作為茶樹演化天然博物館,擁有野生型、過渡型和栽培型等茶樹品種十幾個之多,白鶯山是愛茶之人的朝圣圣地。本以為了解白鶯山茶樹,也就三個階段的分類,辨識起來應該不是難事。但白鶯山的先民才不那么潦草籠統,他們對周遭隨處可見、終日相處的茶樹進行了細致的分辨梳理,并為他們取了一個個聽上去如世代相識老鄰居般親切的名字:本山、黑條子、二嘎子、白芽子、白芽口、柳葉茶、藤子茶、豆蔑茶(豆米茶)、賀慶茶…真的聽得一頭霧水,還好有當地茶人查怡昌為向導,滿山地去學習識別這些茶了。